
智能投顧知多少 | “拿來主義”與彷徨風口
由 Ria & Qing 撰寫於 2019-04-11
“拿來主義”的路並不好走。那些聲稱要成為中國版XX的人為什麼失了聲?
上次我們講到,自2008年金融危機伊始,得益於美國市場量化投資和ETF的發展,第一批智能投顧公司Betterment、Wealthfront在美國誕生,智能投顧行業掀起投資行業的新型熱潮。
如此大好前景也吸引著很多國內的創業者,一些公司甚至號稱立志成為中國版的“Betterment”雲雲。
自2014年我國首個智能投顧平台“勝算在握”上線以來,國內智能投顧熱潮逐漸擴散。
較為知名的藍海智投、彌財等平台相繼上線。早期的智能投顧公司受美國智投行業影響較深,他們致力於復制與美國的“Robo-Advisor”明星公司的功能與模式,服務於中國客戶。
然而,這樣生硬地將美國模式中國化並沒有取得預期中的效果,畢竟中美的投資環境大不相同。這點我們在下文會為大家逐步分析。
盡管初期的智能投顧平台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但“藍海智投”成功地將智能投顧的概念引入中國市場,許多初創公司競相模仿該平台模式。這一時期,獨立的智投團隊仍在不斷湧現,而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傳統的大型金融機構也開始積極尋求殺入市場的機會。
用戶買賬嗎?
“業務進度實際很慢,投資方看不到穩定的增長,之前融到的錢也很少用於研發投入,沒有足夠硬的技術支撐投顧系統,就變成了用概念圈錢。”
——藍海智投
眾多公司急不可耐地加入風口,但走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散戶的信賴並沒有那麼容易獲取。
傳統的金融機構有大量客戶基礎,互聯網巨頭們本身具有一定的流量優勢,在這樣的環境下,第三方獨立機構要想做起來,並不占優什麼先天優勢。
風頭來的快也去的快。概念不再新鮮的情況下,盈利和吸引客戶流量都很難。
藍海智投和彌財如今已將智投業務邊緣化,已經停滯發展或者處於轉型期間。
中美差距在何處?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總體來看,造成中美智能投顧發展差異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 智能投顧產生的時機不同
美國原本有非常成熟的理財師市場,而智能投顧的來臨,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相較於理財更好的服務。相比之下,在中國,智能投顧不是作為傳統投顧替代者的角色存在,而是直接跳過傳統理財師這個階段,將其本身作為一種技術和投資理念,成為各大金融機構豐富業務形態、吸引用戶的創新工具。
一言以蔽之,在中國,智能投顧行業發展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仿佛由原始社會跳過封建社會,直接進入現代社會,缺乏過渡的時期。因此國內的智能投顧的客戶群體與美國必然有所不同。
◇ 投資者類型不同
美國的市場是由成熟的個人投資者、有效的金融市場、充足的各大類資產和投資者迫切的投資稅收籌劃需求所支撐的,而中國的市場則尚未進入成熟階段。
美國投資者多為成熟穩健型投資者,投資觀念較為成熟,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從投資風格上看,美國投資者以長期被動投資為主,著重資產配置。
而中國投資者則是過半數是散戶,投資水平參差不齊,偏向短線操作投機性較強,對資產配置、風險控制等概念沒有深入認識。這也是國內智投平台在C端很難取得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目標客戶群體難以明確,很難參考美國的發展模式。
◇ 中美智能投資收益的主要來源不同
美國的智能投顧平台在稅務制度方面研究頗深,例如,調倉會考慮如何利用交易合理避稅,配置多少免稅的產品成本更低等。所以,美國的智能投顧公司主要關注稅收損失收割和β收益。
而在中國,個人投資者投資暫時還不用考慮資本利得稅的情況,所以稅收優化需求不明顯。並且散戶普遍投機心理重,交易頻繁。如果只用具備被動跟蹤能力的智能投顧服務是無法滿足中國投資者需求的。
拿國內典型的獨立智能投資顧問平台——理財魔方來看,它基於國內市場特色,秉持積極管理態度,在基金品種選擇方面采取主動和被動雙重策略。平均每年建議調倉次數達6-8次,調整倉位達20-30%。與美國平均調倉次數2次相比,理財魔方試圖在國內市場以主動的調整機制保障用戶得以達到市場平均回報。
◇ 投資標的不同
美國智能投顧使用美國注冊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有超過2000支,而中國市場的ETF目前有180支,流動性及風險分散能力均與美國ETF差距較大。所以,大多數智能投顧使用國內公募基金來代替。
但是ETF跟蹤指數,交易及走勢較為容易衡量,公募基金的交易規則就復雜的多,基金經理的主觀影響也會大得多。
◇ 政策監管上的不同
美國的金融市場發展擁有完善的機制。智能投資顧問機構需要申請牌照(RIA,注冊投資顧問牌照),收到法律條款和美國證監會的嚴格監管。
中國的智能投顧興起較晚,監管政策與主體尚不明確。政府風向一變,今日的香餑餑明日就可能成為燙手山芋,這也導致智投平台在很難吸引到穩定的個人投資者流量。
比如在2016年7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稱:境內投資者通過境內互聯網公司平台網站或移動端參與境外證券市場交易,沒有法律保障。一夜之間,數家公司紛紛發布消息穩定客戶,證明用戶資金的安全性。
無疑,目前這也成為了國內獨立智能投資顧問的最大攔路虎。監管政策的不明確與滯後發展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是最為重大的,同時政府機構與金融行業公司的溝通頻率也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與中國大陸的智能投顧不同,香港的智能投資顧問則一定需要擁有香港證監會頒布的牌照,才能向普通民眾服務,這也是對新興事物安全性的保障。
總結
目前來看,中國智能投顧主要有以下幾大門檻:
1. 政策風向的變化。
2. 投資方式的變化(需要更多的主動性管理及後續服務)。
3. 人們對於智能投資顧問的理解變化。
這也銘示我們:投資要走出人性,也要回歸人性。如果要適應中國的生態,一方面需要更多“人”的輔助。比如新興投資群體的態度改變,理財師的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時”的檢驗。走得“慢”一點,用時間檢驗投資的成績,拒絕跟風神化概念。
智能投顧這個概念與機制並不差,可以說是大大有助於惠普金融發展。但與火遍中國的余額寶不同,智能投顧的路頗為坎坷。難道在中國真的就沒有智能投顧的發展空間嗎?
Wealthfront發展之初,主要服務於硅谷高收入的IT人群,而在現在的中國,個性化、高品質、智能化的消費群也在不斷誕生與壯大。這代表潛在的市場和機遇並不是真的掘地難尋。
找不到龍的巢穴,屠龍刀也難逃牆角滋霉。
瞄准eBay的淘寶,靠著0開店成本的免費策略,從尾端客戶做起,成為了中國第一電商(eBay收取開店費、登陸費、特色功能費、圖片服務費);對標Twitter的微博,依靠網紅主播和段子手營銷,大幅增加圖片和視頻消息,占據年輕社交陣地(Twitter主要為文字發布)。
那麼中國的智能投顧應該如何發展?我們下期再談。
精彩文章推薦
資管風向 | 熊市生存指南 | 智投知多少
債王落幕 | 大衰退啟示錄 | AI打Dota
▼參考資料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研究報告:中美智能投顧現狀及未來發展
如虎傅翼 革故鼎新|FinTech行業報告
智能投顧“追風者”生死記:從業內熱捧到走向沉寂
▼風險揭示
本材料由弘量研究編寫及擁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或引用。本材料僅供參考之用,並不能被視為一種要約、預測或投資建議而加以依賴。盡管有關材料是基於弘量研究認為可靠並盡力確保是現時的信息,弘量研究並不保證有關材料是准確、現時或完整的,有關材料也不應被視為准確、現時或完整的而加以依賴。本材料的內容並未考慮任何特定個人或實體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財富,且本材料也並未基於此而游說讀者作出任何行動。弘量研究不就本材料內容是否在一切地區適用做出保證,不就本材料所探討的交易、證券、產品、工具或服務是否在所有司法管轄區適用,是否對所有投資者和交易對手均可供使用或適合使用作出任何陳述。所有進入本材料的人士或實體均出於自己的意願並有責任遵守當地法律法規。
投資有一定風險且可能貶值,過往表現不是未來業績的保證,弘量研究不保證有關組合的表現。若您正在考慮投資,我們建議您取得獨立專業建議並仔細考慮所有相關風險因素。投資有關組合經常涉及投資國際市場。除一般投資風險外,國際投資亦會因貨幣價值的不利波動,公認會計原則的差異或其他國家的經濟或政治局勢動蕩而承受損失全部或任何部分資金的風險。投資新興市場亦會增加其他風險,例如波幅上升及交投可能淡靜。若有關組合的投資目的是追蹤某一指數,有關組合並不由相關指數的供貨商贊助、認可、發行、售賣或推廣,這些公司亦不會為投資有關基金的適當性做出任何陳述。
本材料的信息和服務是以“現狀”形式提供且不作任何形式之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任何本材料所表達的意見均可能根據隨後情況的變化而改變。在適用法律所允許的最大程度上,弘量研究拒絕一切保證,包括但不限於不就不侵犯第三方權利做出保證以及不就適銷性和對某特定用途的適用性作出任何暗示的保證。弘量研究不就本材料所含信息、文字、圖片、鏈接或其他內容的准確及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保證本材料的功能不會中斷或不會出錯,不保證糾正材料缺陷,也不保證材料不含病毒或其他有害成分(如以電子形式傳播)。弘量研究表明不會就本材料內容的錯誤和遺漏以及其他人士對本材料所含信息的使用或解釋承擔任何責任。